中国北京

东经120.00度,北纬40.00度
北京时间 = 太阳时间 + 1分钟

北京时间 = 太阳时间 + 1分钟Created by ALLIDYLLS. All rights reserved.公元2025年4月11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人体日晷圭尺站位参考图

Created by ALLIDYLLS. All rights reserved.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   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   至小寒大寒chūnshuǐjīngzhéchūnfēnqīngmíngxiàxiǎomǎnmángzhòngxiàzhìxiǎoshǔshǔqiūchǔshǔbáiqiūfēnhánshuāngjiàngdōngxiǎoxuěxuědōngzhìxiǎohánhán2月3~4日2月18~19日3月5~6日3月19~21日4月4~5日4月19~20日5月4~6日5月20~21日6月4~6日6月20~21日7月6~7日7月22~23日8月6~8日8月22~23日9月6~8日9月22~23日10月7~8日10月22~24日11月6~7日11月21~22日12月6~7日12月21~22日1月5~6日1月19~20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1月5~6日1月19~20日2月3~4日2月18~19日3月5~6日3月19~21日4月4~5日4月19~20日5月4~6日5月20~21日6月4~6日7月6~7日7月22~23日8月6~8日8月22~23日9月6~8日9月22~23日10月7~8日10月22~24日11月6~7日11月21~22日12月6~7日

非遗类别: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下非遗介绍摘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